首页 > 为您服务 > 各地动态     

以诚信施政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2016-06-24  经济日报
 
林火灿

民间投资表现疲软的背后,除了与宏观经济增速换挡、部分行业改革进展缓慢等因素相关以外,与一些地方政府失信于企业不无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政务诚信的制度体系建设,并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汇报。督查发现了影响民间投资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点是“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

笔者此前在西部某省份调研时也听到类似情况。有企业负责人抱怨说,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给了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的承诺,但当企业真正把“真金白银”投进去以后,有些承诺要么沦为一纸空文,要么被地方官员一拖再拖,不予兑现。不久前,黑龙江省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反映,企业在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遭遇“JQK”的忽悠式招商,即地方政府先用各种优惠政策的承诺把企业“勾”进来,“圈”块地给企业,等投资项目上马以后再“尅”企业。

这种在招商引资中优惠政策不落实、优惠承诺不兑现的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严重损害了营商环境,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3.9%,这一增速创下了自2005年开始统计民间投资以来的最低水平。民间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62.0%,也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表现疲软的背后,除了与宏观经济增速换挡、部分行业改革进展缓慢等因素相关以外,与一些地方政府失信于企业不无关系。正是因为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乏诚信,夸大地方优势,向企业打下各种包票,等企业真正来了以后,不仅对招商承诺不置可否、不予兑现,对于企业遇到的难题也不帮忙解决。如此一来,企业利益受损,投资信心被打击,投资热情被挫伤,投资增速下滑,也加大了经济的下行压力。

而一些民间资本在吃过“JQK”式招商的亏以后,投资决策也更加谨慎或胆小。一些企业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便地方政府给出的政策优惠力度再大、措施再实,也始终保持观望,不敢轻易投资;一些企业甚至“脱实向虚”,把大量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反而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依然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这其中,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扭转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的势头尤为重要。而要进一步增强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关键还是要对政府的诚信行为进行“强约束”,为民间资本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用政府的诚信施政,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从目前看,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政务诚信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决策制度、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权力监督和问责制度,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有了严格的制度体系,还应强化制度落实。要把政务诚信制度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严格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减少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对于政府的失信行为,要实行严厉问责;把官员的诚信施政记录纳入干部考核指标的指标体系中,严格限制严重失信官员的升迁。

此外,还要运用好大数据等技术,对政府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对失信情况严重的地方政府及时预警,敦促整改;开展树标杆、立典型等活动,建设以政府诚信为重点的示范城市,通过政府诚信施政,带动和影响全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和诚信水平的提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